close

大學中文中文化

大學中文列為必修的必要性 ?

 

0CrIYr02.jpg

 

   當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的故事,我們才能記錄自己的歷史,做為自我感知的主體,而不是透過別人的書寫,作為他人故事中無名而沉默的「他者」。文學對我來說,並不只是與人溝通的能力,而是能使我們記錄生活瑣事,傳達理念的管道之一。而在高中畢業以前,我們早已學會用基本的語言能力與人溝通。因此我們不禁懷疑,大學的中文課對大學生是否有實質幫助我認為要提升學生對於語言的感知能力,不應只是由課堂中吸取知識,課外的自主閱讀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學中文」或許不能顧及學生在課堂外的自主學習,卻應該提供多元選擇,讓學生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或未來生涯發展,選擇不同課程繼續進修。

  根據校務資訊系統的大學中文課綱,開設大學中文課程所欲達成的目的為培養學生具備以下六點核心能力:

一、人文傳統認知與反省能力

二、文獻分析與思辯能力

三、全球視野與跨文化認知能力

四、表達與對話能力

五、語文分析與正確使用語文的能力

六、鑑賞與美學思考能力

由上述六點可以看出,大學中文開設的主要目的為: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對生活的感知能力,並且能夠完整使用及表達想法,進而具備傳遞的知識能力。然而清華大學的中文課實際上課重點並非在於上述綜合能力培養,而是著重於教導學生學會學術學位論文撰寫要點及論文格式,希望學生能夠擁有正式學術交流以及資訊蒐集與彙整的能力。

  即使清華大學作為一個研究型大學,是否就該將研究能力的培養作為唯一目的呢?我認為強迫學生培養基本的研究能力,而不惜以生活感知能力作為代價,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此外,學會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或許重要,但並非所有學生都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大學課程應為學生未來生涯規劃所需能力進行設計,而每位學生未來的工作領域和內容歧異度相當大。舉例來說,若學生未來生涯規劃並不是向學術方面發展,而是向實務方面發展例如:管理或者資工等學門,將來需要用到論文寫作能力的機率其實非常低。而當學校以必修為由強迫所有學生選擇一樣的課程時,不僅浪費時間,同時壓縮了學生學習更加重要或有興趣的課程時間。

  現在的中文課程,非但沒有完全符合大學中文開設的本意,授課內容更不能滿足所有學生所需。學生應有權利接受更全方位的教育,這樣的現況不僅忽視學生學習的權利,也未達成開設大學中文的核心目標。除了上述教學內容與課綱內容不符以外,本校大學中文設有以下三種免修門檻

一、甄選入學者,學科能力測驗「國文」成績達15級分

二、考試分發入學者,指定科目考試「國文」成績在全校前10%

三、以其他入學管道進入者,學科能力測驗「國文」成績達15級分

但是高中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的測驗目標為:第一,測量考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第二,是否具備大學教育應有的基本知能;第三,通識導向:結合生活或整合不同領域;第四,重視理解與應用的能力。而測驗內容不外乎字音字形測驗、閱讀題、古文分析、成語意思以及作文寫作等等。上述測驗目標,並不能顯示學生已經具備大學生應有的中文能力。

  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為學生爭取更多的權利。將中文由必修兩學分納入通識課程,要求學生在六大向度中任選五個向度修習。並將原中文課之教學內容「論文寫作」及「文本分析」正名並獨立開設課程,另增設如投稿出版、媒體評論、報導時事、工作提案等貼近生活且多元的課程,給予學生更有彈性的選課機制。同時將中文相關課程內容透明化,而不是利用大學中文作為包裝,實際課程內容卻是講授學術論文。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在評估自身能力之後,考量自己六大核心能力中需要補強之處,進而選擇所需要的課程。不僅能符合培養大學生對語言的思辨能力初衷,更能滿足部分學生精準使用語言的需求,同時也顧及不同的學生所需要的課程內容未必相同的疑慮。

 

資料來源:

1.清華大學中文課綱

校務資訊系統→各項課程查詢→開課代號「CF大學中文」→課程大綱

2.大學中文免修標準

http://curricul.web.nthu.edu.tw/files/13-1073-11141.php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學中文
    全站熱搜

    清大學生會學權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